黑龙江省TRIZ理论研究所
旧版回顾 | VPN登录 | ENGLISH
首页/机构设置/最新动态/理论研究/创新基地/知识查询/TRIZ学院/创新案例/创意空间/安全宣传
当前位置: 首页>>创意空间>>正文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多维数据剖析与解读

时间:[2024-12-20]  来源:高校创新创业平台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是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赛事,本届大赛主题为 “我敢闯,我会创”,采用校级选拔赛省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

一、参赛情况概述

涵盖上海、江苏、陕西、贵州、浙江等30 个省市、自治区,各地高校积极响应,充分展示了全国范围内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力与热情。赛道设置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赛道、职教赛道、产业命题赛道和萌芽赛道。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多样,吸引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参与,涵盖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同时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开放大学学生也积极参与到相应赛道中。自5月启动以来,共有来自 国内外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高校的514万个项目、2083.6万人次参赛

二、获奖数据分析(*本文所依数据可能存在不准确或表述错误情况,实际请以大赛官方资料和数据为准。

(一)各省份金奖总数量情况

江苏省在金奖数量上处于领先地位,约有84 个金奖;浙江省次之,约有 51 个金奖。这两个省份在创新大赛中的表现较为突出。陕西、上海、广东、山东、湖北、北京等省份的金奖数量处于不同区间,多数省份金奖数量在个位数,部分省份在 5 以下,各省份之间金奖数量存在一定差距。

(二)学校金奖分布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以13 个金奖位居前列,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也获得多个金奖。部分高校金奖数量从多个到几个不等,如江南大学、常州大学、南通大学、南京大学均为 3 个金奖,江苏科技大学有 4 个金奖,北京理工大学有 4 个金奖,复旦大学有 4 个金奖,西安交通大学有 7 个金奖,西北工业大学有 6 个金奖等。

(三)赛道金奖分布情况

1.高教主赛道:江苏以 41 个左右金奖数量领先,浙江省位居第二,陕西、上海等省份也有一定表现。该赛道众多高校参与,项目类型涵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以及 “人工智能 +” 等领域,反映出高校在多学科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成果显著。
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赛道:共有 74 个项目获奖,其中现代农业以约 54% 的高占比成为主要获奖类型,与该赛道鼓励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宗旨高度契合;社会服务占比约 30%,表明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服务项目;文化创意服务占比 9%,信息技术服务占比 3%,相对较低,反映出在项目策划和实施中, 文化创意和信息技术项目在与乡村特色、红色文化融合方面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3.职教赛道:74 个获奖项目中,创新类项目以 66% 的占比遥遥领先,体现职教领域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工匠类占比 22%,商业类占比 12%,三者协同发展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4.产业命题赛道:50 个获奖项目中,新工科类项目占据 84% 的绝对优势,表明产业界对工科领域创新需求强烈,高校与企业在新工科人才培养和项目合作方面成效显著;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类占比较低,反映出除工科外 其他学科与产业的融合程度将有巨大的发展潜质

(四)金奖项目类型分布情况

1.高教主赛道:新工科类项目金奖数量最多,占比 55%,显示 工科领域在创新大赛中的竞争力较强 ,可能与社会对工程技术创新的需求、高校工科教育资源投入以及成熟的创新生态有关;人工智能 + 方向虽占比 8%,但热度较高,具有发展潜力;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类各自占比在 12% - 13% 之间,相对均衡但与新工科有差距,未来有较大的资源整合空间。
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赛道:现代农业项目占比约 54%,是主要获奖类型,符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导向;社会服务占比约 30%,体现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文化创意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占比相对较低, 未来在与乡村和红色文化融合方面有巨大的创新发展空间。
3.职教赛道:创新类项目占比 66%,体现职教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工匠类和商业类项目分别占比 22% 和 12%,共同推动职教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4.产业命题赛道:新工科类项目占比 84%,优势明显,表明其与产业需求结合紧密;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类占比相对较低,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依旧具有较强的持续发展空间。

三、赛事总结

(一)创新成果丰富多样

多领域创新项目涌现。涵盖科技、医疗健康、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农业、文化创意、建筑设计、体育等多个领域。在科技领域,涉及 人工智能、芯片、新材料等前沿技术 ;医疗健康领域有 医疗器械创新和疾病治疗新策略 ;环保领域包括 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成果 ;农业领域关注 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技术创新 ;文化创意领域注重文化传播与创新;建筑设计和体育领域也有丰富多样的创新实践。
项目技术含量高。从金奖项目技术关键词来看, 电子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类、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类、生物医学工程类、能源与动力工程类等技术广泛应用 。如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在多个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新材料研发不断取得突破,机械工程领域的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创新活跃,生物医学工程为医疗健康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能源领域在新能源技术和传统能源技术改进方面均有成果。

(二)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以赛促教:大赛推动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促使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标准。
以赛促学:激励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以赛促创:为高校学生搭建了产教融合的平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 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三)推动区域创新发展

区域特色项目展示:不同省市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和优势,开展了具有特色的创新项目。如 海南围绕海洋资源、西藏依托高原生态和文化、内蒙古凭借草原和畜牧业资源等,在特定领域或项目类型上展现出独特优势,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区域间交流与合作加强:大赛促进了各省市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跨校组建团队、校企合作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缩小区域间创新创业教育和成果的差距。

上一条:挑战杯(大挑)申报书的撰写思路及方法分享

下一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获奖作品(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关闭窗口

黑龙江省TRIZ理论研究所  版权所有

黑ICP备1100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