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TRIZ理论研究所
旧版回顾 | VPN登录 | ENGLISH
首页/机构设置/最新动态/理论研究/创新基地/知识查询/TRIZ学院/创新案例/创意空间/安全宣传/vr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研究>>正文

TRIZ “本土化”理论体系构建研究—S-TRIZ概念的提出

时间:[2012-02-15]  来源:

TRIZ “本土化”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S-TRIZ概念的提出

曹福全1,于凤丽1,王洪波1

1.黑河学院黑龙江省TRIZ理论研究所,黑龙江黑河 1643002.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哈尔滨 150001

 要:TRIZ理论“本土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本土化”理论体系构建是这一工程的基础。TRIZ“本土化”理论体系构建研究涉及“进化”、“泛化”、“简化”三个方向,而“简化”的理论体系构建更具现实意义。TRIZ本土化理论体系应包括基础理论研究、本土化策略研究、创新方法综合研究(宏观、微观、泛化研究)、技术创新方法构建。要完成本土化理论体系构建,适合中国国情,新的概念S-TRIZ理论应该是重要发展方向,使TRIZ理论更加系统化,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TRIZ;本土化;理论体系;S-TRIZ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1204- -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TRIZ理论的引入给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但其繁杂理论体系、“西式”的解决问题方式和应用领域的相对局限性使得TRIZ理论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遇到很多障碍,只有将TRIZ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一、TRIZ “本土化”理论体系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本土化又称为本地化,是指将某一事物转换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过程。本土化是显示各种异质多样性和特定情境要素的过程[1]。本土化是相对全球化而来的另一趋势和潮流。某种意义上说,本土化与全球化是相伴而生的,对于文化输入方来说是“本土化”,而对于文化输出方则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

TRIZ理论的“本土化”是指TRIZ理论引进、消化、吸收,进而改造、完善、发展的过程,目的是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自主创新,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进,提升“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中国技术和产品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这一过程首先是对TRIZ理论的移植和改造,即在思维逻辑、语言表述、应用模式上的“本土化”,其次是对尚属“生长期”(系统发展S-曲线第二阶段)的TRIZ理论的优化和补充,即在“本土化”应用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对TRIZ理论系统结构、工具体系、创新算法(ARIZ)等进行发展和完善,推进TRIZ理论走向成熟。

TRIZ理论“本土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适合中国国情理论体系构建是这一工程的基础。“TRIZ ‘本土化’理论体系构建研究”就是以TRIZ为主线,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对创新方法的实际需求,结合现代创新方法研究成果,融合其他优秀创新方法理念,通过梳理和重构,给出真正适合中国国情和创新需求的创新方法体系构架,进而构建中国特色的TRIZ创新方法体系。

TRIZ “本土化”理论体系构建研究的意义:

1.系统地解决TRIZ引进中所遇到的问题

域外文化引入必定要经历一个与本国的各种文化要素相互交融、对接调适的本土化过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起源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TRIZ理论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势必存在理论架构层面、工具层面和思维层面的障碍,这种障碍如不能有效克服,就会影响到普及应用的效果。TRIZ引进不仅要与“本土需求”相融合,必须要进行本土化梳理和重构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引进中的各种问题。

2.构建适合中国国情和创新应用的TRIZ创新方法体系是TRIZ推广应用的必然需求

新知识、新方法的引进在初期主要是学习推广,是松散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推广工作的深入,必然要向以行业、地域为主轴的横向泛化延伸和以人才培养路径、知识体系研究为主轴的纵向提升跃跹,并由此形成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多维体系结构。在此过程中知识体系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国内学者TRIZ“本土化”研究成果已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新体系构建的基础。

3.为自主创新提供更有效的创新方法支持

经典TRIZ主要应用于具体产品创新。而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不是单纯的产品创新,涉及企事业发展战略、市场和用户需求分析、创新团队的管理与优化、创新过程中的计划、组织与控制、产品质量管理等方方面面。可以说管理水平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技术创新的结果和质量。基于TRIZ理论的技术创新方法体系可以从战略层面给出宏观技术创新管理方法,从技术层面给出产品创新的路线,从物理层面提供产品创新的工具支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TRIZ理论应用与研究的时间较短,尚属引入、消化、吸收阶段。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TRIZ“本土化”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TRIZ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基础上,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研究,对本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TRIZ理论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研究—新体系构建的起步

例如戴雀桥等(2009)将六西格玛和TRIZ相关原理相结合设计了一个企业创新模型;陈子顺等(2008)提出了将约束理论中的冲突解决图表CRDTRIZ相结合应用于六西格玛的改进阶段以提高企业解决问题的能力;马力辉等(2007)采用TRIZ进化理论和TOC必备树方法设计了冲突发现与解决方法;马彦辉等(2007)集成质量功能布置、TRIZ方法、实验设计法,进行了六西格玛设计[2]

2TRIZ理论“本土化”研究—新体系构建的探索

例如檀润华等(2010)提出C-TRIZChina-TRIZ)的基本概念;刘彦辰(2010)提出TRIZ“本土化”的三个层次:简单移植、补充修订、原创理论[3];萃智(北京)工业技术研究院通过对TRIZ的本土化、理论化和课程化而建立的CM-TRIZ(马克思主义理论与TRIZ的结合);吕巧凤(2010)提出TRIZ“本土化”的思路与对策,即“学习与研究—移植与改造—推广与应用—完善与发展”的思路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力研究—中介服务积极参与”的对策[4];曹福全(2011)提出TRIZ“本土化”的三个基本方向:进化,即TRIZ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泛化,即TRIZ非技术领域应用、简化,即TRIZ普及意义上的优化[5]

3TRIZ理论非技术领域应用研究—新体系构建的延伸

例如易加斌等(2009)将TRIZ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企业管理问题的求解与管理的创新过程中;尚杰等(2009)在分析TRIZ理想化方法与环保产业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将TRIZ理论应用于环保产业;王菁阐述了TRIZ理论与管理创新的关系,分析了TRIZ理论在管理创新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管理创新的解决原理,并通过实例说明理论可以解决管理领域中的创新问题[1]

(二)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TRIZ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TRIZ工具的发展和完善

1)矛盾矩阵2003:增加了37个原理和9个工程参数;矩阵表再无空格,同时引入了解决物理矛盾的原理查询。(2)进化树:由(白俄)什帕科夫斯基建立,是TRIZ进化路线的改进,主要是如何将构建的技术系统模型与目前最先进的分类系统(专利法规)进行对应。

2TRIZ现代化

1III(Ideation International Inc.)模式:将TRIZ应用范围扩展到服务和商业管理等“软件问题”。(2IMC(Inventive Machine Corp.)模式:将TRIZ工具集成为一个有用而方便的软件TechOptimizerTM。(3SIT(Systematic Inventive Thinking)/USIT(Unified Structured Inventive Thinking)模式:SIT是一个简化的TRIZ模式,USIT是结构化的SIT模式。USIT将设计过程分为3个阶段(问题定义、问题分析和概念产生),将解决方法概念的产生简化为只有4种技术(属性维度化、对象复数化、功能分布法和功能变换法),而不需要采用知识库或计算机软件。(4RLI(Renaissance Leadership Institute)模式:主要是针对的TRIZ复杂性,开发了8个问题解决的算法,针对物—场分析工具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三元分析法,并将其结合到所开发的8个发明算法中。

3TRIZ与其它设计方法的比较和整合

主要是田口方法、QFDTRIZ的比较与结合。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结合框架和模型的构建、相互补充和完善。

三、TRIZ “本土化”理论体系的构建

TRIZ “本土化”理论体系构建研究以TRIZ理论“本土化”为目标,以TRIZ理论试点应用实效分析和用户需求分析为依据,以TRIZ理论的法则、算法、工具为主体,汲取其他优秀创新方法精华,通过深度剖析TRIZ理论包含的哲学原理、创新理念、创新法则、创新工具,及其自然科学属性,研究TRIZ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应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结合我国“自主创新”的具体国情,融合其他优秀创新方法理念,整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应用于创新过程控制和具体具有中国特色的基于TRIZ理论的技术创新方法体系。

(一)TRIZ “本土化”理论体系构建研究内容

1TRIZ基础理论研究

1)经典时期TRIZ理论研究:包括创新的辩证法—ARIZ(发明问题解决算法)、技术系统三大矛盾(管理矛盾、技术矛盾、物理矛盾)及其解决方法、创新的法则—40个发明原理、4大分离原理和标准解系统、技术系统进化论—八大进化法则等。把握TRIZ理论产生发展的思想脉络、进化路线和系统演化,奠定进一步研究的基础;(2)后经典时期TRIZ理论研究:重点研究这一时期TRIZ理论对于技术创新的组织与协调机制、思维方法的演进、工具体系的简化与跹升、各国推广应用的模式、非技术领域应用的成果与经验;(3TRIZ理论进化方向与模式研究:研究信息时代管理与创新特征对TRIZ理论进化的影响,研究TRIZ理论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路线,研究TRIZ理论创新算法演进模式与团队创新应用机制和模式。

2TRIZ理论“本土化”策略研究

研究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对思维创新的作用和影响,研究TRIZ理论的结构特征和具体创新应用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思维逻辑,研究TRIZ理论“本土化”的方法、途径、过程,可能产生的瓶颈和解决办法,研究TRIZ理论工具体系“本土化”应用的路线和程序,建立TRIZ算法与原理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应用案例。

3.创新方法综合研究

1)创新方法体系的宏观层次研究:即从系统观念出发,研究TRIZ理论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状态变迁的意义;(2)创新方法体系的微观层次研究:即TRIZ理论在具体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包括与DFSS(六西格玛)、QFD(质量功能展开)等其它创新方法结合的研究,形成综合的体系框架;(3TRIZ理论的“泛化”研究:即研究TRIZ理论的创新过程控制方式、分析问题的算法和工具、进化法则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三大矛盾的转化和解决模式,以及与其他创新方法的联系与衔接等,为应用TRIZ理论解决社会科学问题寻找途径、奠定基础。

4.技术创新方法体系构建

TRIZ理论为核心,结合其它创新方法,从战略层面、技术层面和物理层面构建技术创新方法的逻辑框架,在“高端应用”和“普及应用”两个方向上形成具有现代特征的、综合的、适用于中国自主创新需求的创新方法体系。

(二)S-TRIZ概念的提出

前文述及笔者曾提出现代TRIZ理论发展的三个方向:进化、泛化和简化。解决创新等级中第23级的创新问题是中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占中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需求,对此而言,庞大的TRIZ理论体系显然是杀鸡的牛刀,因而“简化”成为当前TRIZ“本土化”理论体系构建的主要方向。为此,笔者提出TRIZ“本土化”理论体系简化版本的概念—S-TRIZ

1S-TRIZ的一般概念

S-TRIZ意为“简化的(Simplified小型的(SmallTRIZ理论,同时也涵盖技术系统进化的S-曲线、TRIZ“问题最小化”的基本理念。相对经典TRIZ而言,S-TRIZ更加系统化,更加紧凑,更加简约,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S-TRIZ的“简约”不能单纯地理解为“简单”,不是TRIZ功能上的弱化,而是针对解决大多数(23级)创新问题的“优化”。经典TRIZ犹如一个拥有各种小型、中型、大型工具及其使用说明的“巨型工具库”,每次解决问题时我们都需要在这个“巨型工具库”中寻找适合的工具来使用,过程冗琐,操作复杂,对于大多数创新问题,那些“大型工具”可能很少用到。笔者提出S-TRIZ概念,就是要抽取应用频率最高的TRIZ工具进行优化组合,构建一个小型的TRIZ模型,让使用者“轻装上阵”,更“便捷”地应用TRIZ解决问题。

2S-TRIZ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

S-TRIZ以“简化”了的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为主线,围绕TRIZ三大核心即理想解、矛盾、资源展开,结合各种经过优化的TRIZ工具,构成一个紧凑的小型TRIZ系统。

1S-ARIZARIZ-85C的九个步骤压缩为四个:描述问题、分析问题、方案确定、方案评价。描述问题即用非专业术语以最小方式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描述,分析问题阶段包括陈述矛盾、确定理想解、资源分析三个步骤,方案确定阶段即针对矛盾分析结果和理想解,应用简化的创新原理,利用资源产生解决方案,方案评价阶段主要是对获得的方案进行评价,方案的先进性、问题解决的效果,是否有超效应等。

2S-进化法则:TRIZ的八大进化法则工具化,即描述为若干个进化趋势和可操作性强的进化路线,并建立树状进化模型。

3S-问题:即问题最小化。TRIZ在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中要求描述最小问题,但未给出明确的描述方法,“S-问题”借鉴USIT描述问题的方法:在定义问题阶段,用户要收集信息与描述问题。用户所收集的信息应该要找出问题的目标需求或应排除的效应,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及组成问题的物体,并且要舍去过滤器的信息。描述问题要使用USIT的基本概念:物体、属性、功能,最好能有一张简图[6]

4S-创新原理:TRIZ40个发明原理进行分类,合并相近、相反的原理,去除应用频率过低的原理,并将TRIZ4大分离原理纳入其中,形成新的创新原理集。

5S-物场:物—场模型本身就是技术系统的最小功能模型。但TRIZ物—场分析的过程比较复杂,解决物—场问题的标准解系统比较庞大。可以建立一个包含一般物—场分析方法和常用解法在内的小型化的物—场分析模块。

6)关于九屏法和小人法。九屏法和小人法是TRIZ优秀的系统分析工具,本身并不复杂。可以在S-TRIZ中给出它们更清晰的应用路线,如九屏法应用中基于超系统或子系统的六屏分析路线等。

四、结论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优秀创新方法的引进需要一个系统的“本土化”过程,适合中国创新需求的TRIZ理论体系构建是TRIZ“本土化”的基础。在我国创新实践应用基础上的TRIZ理论的补充完善(进化)和应用领域拓展(泛化)研究固然重要,但面向我国广大中小(微)企业创新应用,解决创新等级中占有63%以上比重的23级创新问题的小型化TRIZ理论体系的构建(简化)尤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提出S-TRIZ概念为TRIZ简化研究指出了一个可行的新方向,勾勒了简化TRIZ结构的轮廓,但具体方法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实践检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还需要专家学者和广大科技创新工作者共同为之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胡小勇,祝智庭.教育信息资源的本地化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035.  

[2]王宏起.黑龙江省推广TRIZ理论战略研究报告[R].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10.  

[3] 刘彦辰.TRIZ本土化研究[EB/OL].总裁网. 刘彦辰博客,(2010.11.09.  

http://blog.chinaceot.com

[4]吕巧凤.TRIZ理论“本土化”的策略和构想[J].理论探讨,20103.  

[5]曹福全,吴春娟.简化——TRIZ理论“本土化”的必由之路[J]黑河学院学报,20113.  

[6]刘彦辰.技术创新方法国际比较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收稿日期: 2012-07-0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TRIZ理论本土化策略研究》(11552176);黑龙江省科技计划(应用研究与开发类)项目《中国特色现代TRIZ理论体系构建研究》(GC09D402

  作者简介:曹福全(1966—),男,吉林榆树人,网络中心副主任,副所长,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TRIZ理论研究。

上一条:TRIZ“中国化”的概况与发展途径研究

下一条:基于单项参数转换的TRIZ最小算法

关闭窗口

黑龙江省TRIZ理论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