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哲学思想探析
吕巧凤 吴晓莉
(黑河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摘 要:TRIZ将哲学原理应用于科学创新,同时也在技术创新实践中丰富了哲学的内涵。TRIZ理论在技术创新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来自于该理论深厚的哲学基础,而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通过TRIZ的实践,在技术创新领域得到了检验,可以说TRIZ理论是唯物辩证法在技术创新领域的最好诠释。
关键词:TRIZ;哲学
TRIZ中文含义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浓缩250万专利技术的创新方法和规律,以及支持它们的哲学思想而形成的创新的思维、方法与原则,是关于如何发明创造的方法论。1946—1985年间的TRIZ理论由其创始人阿奇舒勒主导,称为经典时期TRIZ理论,这一时期创立了TRIZ理论最重要的基本体系、法则和工具。前苏联解体后,大批TRIZ专家移居国外,使该理论在欧美国家和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家企业中传播,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称为后经典时期TRIZ理论[3]。这一时期虽然主要是企业主体的“微观”模式,但却使TRIZ理论脱离了苏联体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得到检验和发展。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不多,但却是TRIZ理论体系的重要补充。
虽然自TRIZ理论诞生以来,主要应用于技术领域,但其从哲学思维着眼,以辩证法的视角阐述创新的能动性、特殊性、继承性、普遍性和可开发性,及其所给出的一系列创新原理、法则和工具,对于解决非技术领域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并成为现代TRIZ理论发展的一个方向。
掌握与驾驭TRIZ理论的根本方法在于把握其思想的精髓。日本大阪学院大学的中川徹(Toru Nakagawa)教授认为“TRIZ的精髓不存在于‘手册类型’的知识当中,而是存在于更深层次的哲学层面之中[5]。” TRIZ理论是辩证法在技术创新领域的最好诠释和应用,从哲学的层面理解认识TRIZ理论,再用这些哲学原理和方法指导TRIZ理论“本土化”推广应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TRIZ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使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
TRIZ将哲学原理应用于科学创新,同时也在技术创新实践中丰富了哲学的内涵。TRIZ理论在技术创新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来自于该理论深厚的哲学基础,而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通过TRIZ的实践,在技术创新领域得到了检验,可以说TRIZ理论是唯物辩证法在技术创新领域的最好诠释。
从本质上讲,TRIZ理论就是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具体应用,而前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也奠定了TRIZ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TRIZ作为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TRIZ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TRIZ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与其他创新方法不同,TRIZ理论是从哲学的原理出发,应用哲学的方法研究技术创新过程的规律和属性,并从前人的技术创新实践中归纳、总结和揭示技术创新的原理、法则和思维方法。阿奇舒勒一开始就认为,一定存在常用的基本工具和原理,每个人都能学习它们,以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性[1]。因而他在哲学,尤其是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用40年的时间,剖析250多万份专利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创建了包括思维方法、进化法则、发明原理、发明问题标准解法、物-场分析、发明问题解决算法等在内的庞大的TRIZ理论体系,并在前苏联具体创新实践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纵观TRIZ发展的历史,及其所给出的各种创新方法和创新工具,无不闪耀着哲学智慧的光芒。
二、TRIZ哲学思想探析
TRIZ理论将哲学原理应用于科学创新,同时也在技术创新实践中丰富了科学技术哲学内涵。TRIZ理论成功揭示了技术系统发展进化所服从的一般规律,认为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一样,可以通过解决矛盾而得到发展。通过对TRIZ理论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所包含的一系列哲学原理,尤其是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浅析如下:
(一)对立统一——技术系统的矛盾
矛盾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系统的发展是从一个矛盾到另一个矛盾的发展过程,即任何一个系统都是通过克服不断产生的矛盾来发展的。TRIZ理论诞生之前,很多哲学家和创造方法论研究者就指出,矛盾是问题的本质,但几乎没有人将这一概念发展成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只有在TRIZ理论中,矛盾才作为揭示解决问题所有过程的基础模型来使用。
TRIZ理论认为,技术系统一直处于进化之中,解决矛盾是其进化的推动力。进化速度随技术系统一般矛盾的解决而降低,使其产生突变的方法是解决阻碍其进化的深层次矛盾。在TRIZ理论中,技术系统所出现的种种矛盾可以归结成三类:管理矛盾、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管理矛盾是非标准的矛盾,不能被直接消除,通常是转化为技术矛盾或物理矛盾来解决的。对于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TRIZ理论将其描述为结构模型,并提供了相应的模型转换工具,从而能更好地消除矛盾,解决问题[3]。
(二)量变与质变——技术系统发展的S-曲线
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而质变破坏了事物的稳定状态,改变了事物的性质,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转变。
TRIZ的S-曲线揭示了一个技术系统量变过程经历的连续的4个阶段: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每个阶段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S-曲线描述了一个技术系统的完整生命周期。当一个技术系统的进化完成4个阶段的量变以后,必然会出现一个新的技术系统来替代它,于是技术进化路线便转移到新的S-曲线上,即发生了质变。正因为S-曲线很好地描述了技术系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使技术创新人员能够准确地判断当前系统在进化中的位置,预测出技术系统的成熟度,达到预测未来,指导创新的目的[3]。
(三)否定之否定——技术系统的进化法则
事物发展的周期包括三个阶段,即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即新的肯定阶段。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包含的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既统一又斗争的结果,反映了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
TRIZ理论是关于技术系统进化的理论,TRIZ理论的核心就是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技术系统进化的完备性法则揭示了技术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对于一个技术系统的肯定是只有当技术系统的每一个部分均达到最低工作能力,且所有部分共同形成的统一系统的最低工作能力得到保障时,既当肯定方面占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该技术系统才有生命力;当技术系统不断地否定其“非理想”部分(降低有害参数)以提高其理想度,使技术系统在不断的协调-失调(肯定-否定)中向前进化;当技术系统进化到极限时,否定方面占据支配地位,事物就转化为自己的对立物,实现了自身的否定,新系统的S-曲线又以原系统相似的方式“重复”进化,技术系统向更高水平螺旋式上升,这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作用结果。
(四)普遍性与特殊性——发明原理与标准解法
毛泽东曾经指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因为分析和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基础,是解决矛盾的前提。
TRIZ理论从具体技术系统的“特殊”矛盾的解决方法中归纳出具有矛盾普遍性的40个发明原理、4大分离原理和76个发明问题标准解法,应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新系统发展进化过程中的矛盾。这40个原理具有共同的规定性,同时,每一个发明原理又都有其特殊的规定性,了解这一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对于特别复杂的技术问题,有时需要同时应用数个发明原理或采用综合方法才能解决。
(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RIZ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分析方法的核心。它强调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活的灵魂。
A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算法”俄语的英文标音缩写,其英文缩写为AIPS(Algorithm for Inventive-Problem Solving)。ARIZ是基于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的一套完整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该算法主要针对问题情境复杂、矛盾及其相关部件不明确的技术系统。它成功地运用矛盾分析方法,通过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初始问题进行一系列变形及再定义等非计算性的逻辑过程,实现对问题的逐步深入分析和转化,最终解决问题。ARIZ可以有效地组织人的思维,通过标准化的程序对问题进行具体的系统分析和求解,化难为易,最终解决问题[4]。
三、认识TRIZ哲学思想的重要意义
我国引进TRIZ理论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存在着进一步推广应用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思维方式”障碍,二是TRIZ理论本身的“庞大”和操作复杂性而导致的学习应用障碍。认识TRIZ理论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和原理,就是要从本质上认识TRIZ理论,把握其思想脉络和方法脉络,进而形成TRIZ“本土化”的方针和策略,使之能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我国的“自主创新”。
(一)构建中国特色创新体系的需要
新知识、新方法的引进在初期主要是学习推广,是松散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推广工作的深入,必然要向以行业、地域为主轴的横向泛化延伸和以人才培养路径、知识体系研究为主轴的纵向提升跃跹,并由此形成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多维体系结构。在此过程中知识体系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而知识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把握其本质——TRIZ的哲学思想。
创新方法的引进并非是“生搬硬套”,必须适合本国的国情,必须是广大一线技术创新工作者能够快速掌握,融会贯通,并在自己熟悉的文化环境和思维方式下使用的方法。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起源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TRIZ理论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势必存在理论架构层面、工具层面和思维层面的障碍,这种障碍如不能有效克服,就会影响到普及应用的效果。TRIZ理论是在哲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唯物辩证法是TRIZ的灵魂。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对唯物辩证法有着深刻的理解。正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一样,从TRIZ的哲学观出发,按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对TRIZ理论进行疏理和重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特色的创新方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技术创新发展的需要
TRIZ自身还远未达到成熟阶段,在前苏联体制下封闭了50年的繁杂的TRIZ理论已显得“落后”于时代。后经典时期TRIZ理论的发展主要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微观”模式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的崛起为TRIZ理论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土壤和发展空间,TRIZ自身发展完善的过程势必要与中国的技术创新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在TRIZ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作为其灵魂的哲学思想仍将占据重要的主导地位。从这一点来看,深刻认识TRIZ的哲学思想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
TRIZ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还要与其他创新方法进行交叉与融合,这是TRIZ主要应用于具体技术创新阶段的特性所决定的。至少目前TRIZ只是整个创新链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已经有学者将TRIZ与QFD、6σ等方法进行结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就是包含于其中的哲学思想与原理。
TRIZ理论的本质和精髓是其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和原理。从哲学层面认识TRIZ理论,深度剖析TRIZ理论包含的哲学原理、创新理念、创新法则、创新工具,及其自然科学属性,研究TRIZ应用于技术创新的一般规律和方法,TRIZ理论进化和与其它创新方法结合过程中的哲学问题,结合我国“自主创新”的具体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于TRIZ理论的技术创新方法体系,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阿奇舒勒.创新算法:TRIZ、系统创新和技术创造力[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 陈世清.经济学的形而上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
[3] 曹福全.创新思维与方法概论——TRIZ理论与应用[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
[4] 曹福全,王洪波.ARIZ-85应用实例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0,(1).
[5] T. Nakagawa. Essence of TRIZ in 50 Words[J] TRIZ Journal, 2001, June.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技计划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现代TRIZ理论体系构建研究》(GC09D402)